致敬!心战“疫”进行时,如何回顾2020年?萧山这些人的感受是…
疫情何时能得到控制?生活什么时候会恢复正常?下一次的大流行会是什么时候?庞大的网络媒体各类信息铺天盖地,未知以及不确定性,无论是健康层面、环境层面、还是家庭关系层面,都是诱发焦虑与恐慌的缘由之一。
如今2020已近尾声,那些曾在一线的心理工作者是如何回顾这一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昨天(12月6日)下午,2020年萧山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年会暨行业论坛在北干小学报告厅隆重举行。
厦门大学医学院讲座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刘志宏,北干小学副校长章镁焱等几位心理专家热烈分享,共同聆听这特殊的一年。
心战“疫”进行时,他们是这样回顾这一年
(戳视频,一睹为快)
驰援武汉
一位心理医生的切身体会
厦门大学医学院讲座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杭州怡宁医院执行院长兼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刘志宏,是今年疫情爆发后第三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这次讲座上,他分享了驰援武汉的这段经历,一句句的描述和似曾相识的场景,将不少人拉回2020年开端那段永远难忘的日子。
“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我们是2月9日凌晨接到的任务。”尽管已经过去近10个月,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接到通知、整装待发、告别家人到启程出征,完成这一切仅仅用了十几个小时。
图 刘志宏
“不知道去武汉会面临着什么。”很茫然,是刘志宏当时的感受。他说,到达武汉,下了飞机后站了整整四个半小时,不是接机的工作人员不热情,是真的忙不过来。“他们向我们表达着歉意,因为那天数千名医务人员落地武汉。”
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最早介入的医护人员,因为休息时间不够,替换人员也不够,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一系列压抑、恐惧的心理反应会出现。
图 刘志宏
新冠阴霾下的武汉情况也类似,所以刘志宏所在的心理医疗队伍进行支援必不可缺,他们需要保护310人的医疗队伍和方舱医院的医患人员,帮助前线人员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
不过,面对陌生的形势和环境,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没那么容易。“因为陌生和不安,这里的环境无疑是有些压迫感的。”雪地中的更衣间,缺少热水的酒店,重复无数次的消杀,大部分只有一个人度过的时间和空间,从生理引发的心理上的感受,周边的空气似乎都令人感到焦虑。
图 刘志宏
前面一周两周,医务人员处于亢奋状态,两三周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数量、严重程度超出他的预期。“从一开始的热血,到后续的质疑,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个体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反思性实践也是一种伦理。”
刘志宏在分享时表示,通过自己所学的心理知识,开始帮助医护人员排遣内心的焦虑,“通过冥想、观察身边事物,享受洗澡时水滴顺着肌肤落下,精心修剪一朵玫瑰花的枝条,学会‘一个人玩’,学会‘一个人独处’。”
即便条件有限,刘志宏和同事们用手绘、创建心理角、改编歌曲等方式,为队员鼓励,营造轻松的氛围已经成为“心理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下班了,我们给予陪伴,这便是我们的首要工作。”他表示,如何让人知道是用心陪伴,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量力而行,也是一种“伦理”。
图 刘志宏
尽管结束援鄂,尽管已经隔离结束,疫情还是影响着一部分医护人员的心理,刘志宏的工作也依旧在持续。“刘老师,我见到女儿,能不能抱抱她……”一位结束隔离的医务工作者发来求助。“这时候,网络咨询的及时性特点会体现出来。”面对焦虑的患者,及时给予慰藉,并告知排遣方法。”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在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同时需要正确理解“心理咨询”,并遵守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
从心理咨询师角度,武汉“抗疫”的经历,给了刘志宏不少感触。他认为,需要加强心理知识宣教,坚守底线,明确界限,运用解释,以心换心,才能给予真正的安慰和关怀。
疫情之下
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关怀
假期原本是放松的好时机,但今年的寒暑假却让人有点儿快乐不起来。原本一年能见一次面的小伙伴,今年见不了面;窗外的鞭炮声格外少了,家长们讨论时的神情更加严肃了;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
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本次论坛,北干小学副校长章镁焱老师着重分享了疫情之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探究和解决方案。
那么疫情之中,我们的孩子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
章镁焱从典型案例出发,讲述了因疫情居家隔离的小女孩小雨一家的故事。
“受疫情影响,当家庭一时成为教育的主阵地,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转入家庭后,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亲子沟通,青春期问题,厌学行为,网络成瘾,工作压力,隔代教育等一些常见的问题,在这时也变得更为尖锐。”
章镁焱表示,家庭成员的相处能力较弱,家庭情绪的调适能力较低,孩子学习的陪伴能力欠缺,家庭时间的管理能力不足,生活方式的掌控能力较差,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在疫情这个让全家人24小时固定相处的阶段,一下子凸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会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会上,家长们听得十分投入
那么解决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章镁焱特别指出,建立家庭成员权利边界,加强自主管理能力的训练是首要任务。“家长不越界,适当引导为主,培养孩子自主管理。”此外,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提高生活方式掌控能力,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做到学习、锻炼、放松“三不误”。另外,提高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青少年作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中坚力量,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帮助,引导他们有足够的能量来应对复杂世界的各种挑战,是家长和学校值得不断探究的。
心理健康
一件远比你想得重要的事
如今,身体健康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心理健康却是很多人都会忽视的问题。“调元气,养太和”,光有健康的身体而心理健康不达标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浙江萧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傅正闯院长分享了心理健康在临床上会对身体产生何种影响。
“我们曾对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所患的病种作过一个月时间段内的统计,脑血管病占1/ 3,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占1/3,心身疾病(包括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占1/ 3。”傅正闯表示,常见的应激反应通常表现在情绪,认知,行为躯体等多方面,最为常见的有焦虑,疑病和惊恐发作。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联系。如果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相反,则会降低或破坏这种功能,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还能导致各种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心脑血管等疾病。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和情绪、心理密不可分。”
除了正视其重要性,傅正闯也指出,心身疾病是个常见的疾病,建议早预防,早治疗,心身综合治疗。在遇到躯体疾病时,非精神科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除了注意躯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外,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心理治疗,对于心身疾病的恢复效果更好。“建议社会各界多开展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学习,共同创造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
有苦有甜
疫情下社区工作的心理干预
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顾芸分享了社区在2020年的“抗疫”之路,交流这“疫”路同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就在1月20日还在庆祝除夕的工人路社区社工们,没想到三天后“迎接”他们的就是一场持续几个月的战疫。
三天前还在庆祝除夕,三天后社工们便接到紧急任务 (供图 顾芸)
“23日街道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任务,开始武汉来萧人员以及温州地区来萧人员排查。”顾芸的一番话,一下子把人拉回年初那段紧张的时刻。
供图 顾芸
“印象最深的是1月28日,社区一位武汉来萧人员出现新冠疑似症状,因为操着一口外地口音,过路的出租车都不敢载乘,以至于这位阿姨站在路口一直等不到车,非常焦虑、紧张、纠结。”顾芸分享道,“作为社工的我们,一方面需要安抚阿姨的情绪,一方面要确保患者安全转移。于是我们不停打电话给予安慰,并安排救护车送医就诊。”
不过,作为社工,疫情之中他们所作的远不止这些。
因为产生了疑似病例,社区、卫生院、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劝说疑似病例家属进行核酸检测。对于家属还在隔离中、独自居住的居民,社区轮流照顾三餐,帮助采购物资,照料生活所需。发现孤寡独居且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外出,社区工作人员会主动跟在身后,确保安全。
供图 顾芸
除此以外,控制舆论过度发酵也是他们需要做的。顾芸坦言,因为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发达,居民通过拍视频、发微信,让事件急剧发酵,“有不少对社区的指责,质疑社区的管理。我们能做的,是用实际行动保障每一位居民的安全。”因此,在心理建设上,顾芸和同志们首先对党员志愿者做好解释工作,安抚第一梯队,在社区内做好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了居民们的信任,也让志愿者、社工的工作充满力量和信心。
因为处于一线,当自己接到通知必须隔离的时候,顾芸也坦言,内心有过一丝波澜。”家里人、朋友同事怎么办”、“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她和同事们积极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从心里“走出去”。
亲历疫情,过程艰难但是结果还是好的,“6月6日撤掉卡口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其实很累,过程很艰难,但是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温暖。第一次戴着口罩吹蜡烛、第一次互相理发、第一次穿防尘服戴口罩‘全副武装’在小区晃悠,只为了让老人们提高防疫意识……这是一段难忘、艰难但也不失温暖的回忆。”
供图 顾芸
“铁汉”更柔情
他们也是普通人
因为临时接到紧急任务,作为萧山区公安分局一名民警的凌燕无法出席此次的行业论坛。尽管没有办法到达现场,我们后续也对凌燕做了线上采访。“确实抱歉,但是警察的工作便是这样,随时待命随时出发。”在表达歉意之后,凌燕也跟我们分享了疫情中作为一名民警面临的挑战,以及疫情下的警察心情。
“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们跟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他们在院内治病救人,我们则承担的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能够找人管人。”凌燕提到的“找人管人”是指在疫情期间,为了疫情防控,需要迅速定位疑似确诊病例,并且及时送医治疗,进行科学隔离。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工作非常紧急,每一条线索,每一个信息点都要非常迅速的处理,有时候是没有办法保证睡眠的。”凌燕告诉记者,基本上从大年三十开始就连轴在岗,休息时间比较贫瘠,从早到晚处在一种非常高压的状态。
在警察当中,凌燕和同事们搜集了很多关于心情和情绪的一些问题,“在隔离点、治疗点,还有现场的检查点和卡点的民警,他们都跟我们表述了当时的一些心情。我们发现,‘铁汉’更为柔情,也更需要帮助打开心扉。”
凌燕告诉记者,因为怀着保护人民、打击罪犯的一份使命感,作为警察的他们经常会把自己的这种角色带入到自己的执勤工作当中去,更难去表达自己软弱或者是焦虑。“我们去和防疫一线的同事们谈话,他们会跟我们讲没有关系,我年纪轻、我身体好。但是我们知道这样高强度高压的工作,远离亲人家人的环境,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一场心理上的浩劫。”
供图 凌燕
在沟通中,凌燕了解到因为承受着的压力非常大,部分一线民警出现头晕、恶心、失眠以及胃疼的症状。“其实警察也是普通人,即便是接到第一批前往定点医院驻点这样的任务,也能毫不犹豫出发的他们,还是会担心和害怕感染。”
供图 凌燕
另外,勇敢的外表下,内心比谁都要柔软的他们对于家人有着深深的愧疚。“因为担心自己长期暴露在这种危险的环境当中,可能会携带病毒而不敢回家,有的甚至20几天都不敢回去,就算在家里还戴着口罩,甚至和家人分餐吃饭,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多见。”在凌燕看来,这一幕令人感到心酸。
供图 凌燕
在面对有个别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时候,他们也会有非常压抑和委屈。凌燕坦言,因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贴封条或者是协助隔离,但面对普通群众,非常规手段并不适合。尽管如此,一些看起来似乎很强硬的措施,还是遭到了谩骂和不理解。“是很委屈的,这个时候希望群众能够给我们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抗疫少不了这群“铁汉”的守护。因此心理建设非常重要。据凌燕介绍,对于现场执勤民警,首先满足安全感的需要,保障防护措施到位。另外多措并举,借助直播互动、线上身心放松课程、身心按摩舱等方式,帮助更多工作人员调节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
钉钉直播互动,保障前线物资 供图 凌燕
安排心理课程 供图 凌燕
“总的来说,我们民警在疫情期间虽然说是很辛苦,但是也还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感谢以及表扬和鼓励,对此是非常自豪的,让人觉得辛苦都是很有意义的。”
每一段分享的结束都伴随着场内雷鸣般的掌声。
这次论坛把我们拉回了年初抗疫的时光,在这场全国人都亲历、参与、目睹的回忆中,所有人都有着共鸣。所幸,如今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也正是各行各业,亲历一线的工作者们,携手努力的成果。
图文、视频 | 记者 高艺炯
常驻小编 | 萧网君
· 10公里+!萧山这条沿江绿道景观大道将呈呈“四季花海”!
· 今日大雪!下一波冷空气即将发货,今年或成史上“最暖年份”之一